當前位置:大學路 > 高考教育 >高考資訊 >正文

2020上海高考語文試卷點評

更新:2024年06月25日 02:40 大學路

7月7日上午,2021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文化考試(簡稱“高考”)語文科目考試結束后,上海市教育考試院第一時間公布了2021年上海高考作文題目并邀請相關專家對試卷進行了評析。大家一致認為,今年的試題一如既往強調語文學科對學生學科素養(yǎng)和道德觀念的培養(yǎng),發(fā)揮考試“立德樹人、服務選才、引導教學”的核心功能。

先來看看試卷評析吧!

一、貼近生活,引導學生穩(wěn)定發(fā)揮

試卷選文貼近學生生活,對接學生的“自然體驗”。兩篇現代文分別以“兒童”“醫(yī)院”為話題,古詩的內容涉及“長江”與“少年”,作文以“世上”為視域,都強調考試與學生生活的融合。

命題立意呈現教改趨向,結構穩(wěn)定?,F代文一提供《龍文鞭影》中的四句話,要求學生判斷是否屬于“兒童文學”;現代文二要求學生分析“勸”字的含義,都需要學生在閱讀理解的基礎上學以致用、調度多層次的語文“功力”,呈現了教育改革的未來方向。整套試卷題干表述直接、明白如話,利于學生穩(wěn)定發(fā)揮,自如地展示才華。

二、弘揚正氣,體現立德樹人理念

試卷從名句默寫“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開始,到選一副“激勵學生刻苦學習,志存高遠”的楹聯,再到古文閱讀語段中呈現的一心為民的宋若水形象、古文語段二中對君子之德、道義禮法的樹立與弘揚,全卷有始有終,首尾呼應,在命題中體現立德樹人的理念。揚正氣,立正義,修內心,重品行,實現語文學科的價值引領。

寫作題“這是否意味著人對事物發(fā)展進程無能為力”的叩問,也提示學生雖然在“轉折”面前可能有無能為力的無奈,然而人類不甘于被命運束縛,依然不斷地探索與創(chuàng)造,這些思考叩問正是對年輕學生內在理性與生命力量的激發(fā),也是立德樹人在更深層面上的貫徹。

三、知行融通,強調考查的綜合性

試題體現了對語文素養(yǎng)考查的綜合性、整體性,考查學生靈活運用學科知識、能力與方法,解決問題的綜合素質。

現代文一《中國古代有兒童文學嗎》中要求學生“概括本文的論證思路”,學生既要概括文章每一部分的內容,又要通過理清結構,分析每一部分之間的內在聯系,最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整個答題過程可以呈現學生社科文閱讀的綜合素養(yǎng)。

古文一《宋若水傳》中,要求學生分析宋若水對他人的反駁,學生不僅要有較強的文言文閱讀、理解能力,而且要有較強的分析論證過程的能力,具有較高的綜合性要求。

四、理性思辨,呈現教育改革走向

試卷重在具體的文本和生活語境中考查學生的知識理解與方法運用,在注重讀寫的準確性與有效性的基礎上,強調閱讀與表達的實踐性、思辨性、批判性。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論證與判斷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理性反思能力與綜合實踐能力,開展自主的個性化的和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有著鮮明的風向標意義。現代文一《中國古代有兒童文學嗎》關于兒童文學的內涵理解以及《龍文鞭影》的辨析,現代文二《被勸進來的病人》中關于群像塑造的藝術獨特性的分析,都體現了這種追求。

今年的作文命題延續(xù)了上海卷一貫的命題立意與思路,為思辨提供了更廣闊、更明晰的空間,鼓勵學生在關注現實生活的同時,進入更深層次的文化思考與哲學思辨。

試卷嚴格按照高考語文學科《考試說明》命制,與近年語文試卷基本保持一致,高度關注立德樹人和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這對于優(yōu)化語文教學方式,引導教學改革,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

2021年上海高考作文題目

世上許多重要的轉折是在意想不到時發(fā)生的,這是否意味著人對事物進程無能為力?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對這個問題的認識和思考。

要求:(1)自擬題目;(2)不少于800字。

專家點評:

高立意強思辨“轉折”處見花明

市教育考試院邀請相關專家對作文題目進行了評析。大家一致認為,2021年上海高考語文作文題目有溫度、有內涵,貼近考生生活,體現了時代精神、育人導向。

一 、注重培根鑄魂

寫作是作者內心境界的表現,與立德樹人緊密相關。今年的作文題目有深厚的內涵,更有情感的溫度,材料中的兩個條件“意想不到時”與“重要的轉折”能有效激活學生的心理活動,激勵青年學生理性地面對外部世界,真誠地反觀自我。

二 、視角宏觀開闊

今年的高考作文題目既有宏闊的視角,又和考生的真實經驗具體相關?!笆郎稀币辉~拓展出開闊的眼界,考生看到材料時,自然會聯想到生活中的諸多“轉折”。因此,對考生而言這不是一個高蹈虛空的題目,他們可以密切聯系自身實際,充分注入個人真實體驗。這個作文題目并非僅僅指向個體,“事物發(fā)展進程”可以是個人生活上的短程,也可以是人類文明中的歷程;可以是某個具體問題的局部發(fā)展,也可以是社會文明階段的重大推進。材料既貼近考生的心理,符合他們的心理情境,也鼓勵考生以更廣闊的視野,將自身與外界關聯,將個人體驗與群體認知關聯,引導考生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級思考問題,審視事物的客觀性、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性和個體的主觀能動性。

三、思辨層次豐富

面對“重要的轉折”,尤其是意想不到時發(fā)生的轉折,人們會彷徨無措,但這是否意味著我們能得出“人對事物發(fā)展進程無能為力”的結論?這個命題對考生的理性判斷能力提出要求,立論要合情合理,結論要有理有據。

面對“意想不到”的“重要的轉折”,我們應該怎么辦?無論考生的選擇是“無能為力”還是“當有所為”,最初的判斷可能來自于生活經驗激發(fā)的感性體驗,但在對概念的剖析、對理由的分析過程中,辯證的思考將推動考生對問題認識的深化,從而在自我審視中形成更為成熟而理性的判斷。 2020上海高考語文試卷點評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刪除。
與“2020上海高考語文試卷點評”相關推薦

每周推薦




最新文章

熱門高校 更多




聯系我們 - 課程中心
  魯ICP備18049789號-7

2020大學路版權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

警告: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