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學路 > 教育資訊 >正文

一二線城市家長圈里的“恐慌”

更新:2019年11月25日 22:54 大學路
高考是一個是一場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戰(zhàn)役。面對高考,考生總是有很多困惑,什么時候開始報名?高考體檢對報考專業(yè)有什么影響?什么時候填報志愿?怎么填報志愿?等等,為了幫助考生解惑,大學路整理了一二線城市家長圈里的“恐慌”相關信息,供考生參考,一起來看一下吧一二線城市家長圈里的“恐慌”

孩子上小學前應該學多少知識?據(jù)報道,天津一位剛帶孩子參加小學入學面試的家長給出的答案是:英語詞匯量4000左右,能寫300字左右的英語作文;心算1萬以內(nèi)加減法、兩位數(shù)與一位數(shù)的乘除法,學過數(shù)獨;背誦約50首唐詩,學完拼音,認識1000多個漢字……在很多家長眼中,知識教育的起跑線已經(jīng)提前,必須搶跑。
  如今,“起跑線恐慌”盛行于各種微信家長群、同學群,而且具有較高的“傳染性”。在北上廣等一線城市,很多學齡前兒童過著“每天都要上不同輔導班”的生活,很多孩子被送到培訓機構(gòu)上“幼小銜接班”,公立幼兒園的大班幾乎名存實亡。家長當然知道這種現(xiàn)象不正常,但為了不讓孩子掉隊,都選擇跟風而動。
  不容否認,“起跑線恐慌”情緒中有很多非理性成分。比如,有些家長盲目跟風給孩子報各種輔導班,甚至將孩子的“琴棋書畫”當作互相攀比、炫耀的談資。而一些家長之所以變成“虎媽”“狼爸”,是因為將自己成長的遺憾落在了孩子身上。在是否報班、報幾個班的問題上,家長通常既不講科學,更不征求孩子的意見。
  每當談及這個話題,總有一些人認為,那些被輔導班“綁架”的家長一邊樂此不疲,一邊叫苦不迭是一種矯情。坦白說,以前筆者也覺得很多家長夸大了所謂的學前教育焦慮,但在自己的孩子也開始面臨這些問題之后,逐漸多了一些理解。畢竟,所有的焦慮都源于社會現(xiàn)實。
  課外輔導班行情持續(xù)火爆,是因為它滿足了日漸旺盛的社會需求。如今社會競爭漸趨激烈,父母總希望孩子能有更多勝算。如果別的孩子3歲開始學英語,自己孩子5歲了連26個字母都認不全,心里踏實嗎?有人覺得幼兒園就該玩,但別的孩子都在提前學知識,就自己的孩子不學,將來小學跟不上,他真能快樂嗎?
  從另一個視角看,家長將孩子送進各種輔導班,是試圖用經(jīng)濟手段彌補學校教育的不足。當前,教育部門禁止幼兒園提前教授語、數(shù)、外等知識,不少老師當起了甩手掌柜。從一種極端轉(zhuǎn)到另一種極端,這種教育模式難言科學。以此來看,只要量力而行,多元化探索未嘗不可。
  有鑒于此,我們在看待“起跑線恐慌”時,必須看到這個問題背后的社會現(xiàn)實。相關部門除了在觀念上對家長多加引導,還應該做好兩項更務實的工作:其一,在小學入學、課程設置等方面確保公平,要讓那些沒上過輔導班的孩子也能享受平等的教育機會;其二,對于課外輔導班亂象,要進行必要的規(guī)范和治理。

以上就是大學路為大家?guī)淼囊欢€城市家長圈里的“恐慌”,希望能幫助到廣大考生!

免責聲明:文章內(nèi)容來自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lián)系刪除。
與“一二線城市家長圈里的“恐慌””相關推薦

每周推薦




最新文章

熱門高校 更多




聯(lián)系我們 - 課程中心
  魯ICP備18049789號-7

2020大學路版權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

警告: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zhuǎn)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