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 專業(yè)排名:1 專業(yè)評分:85分
人大新聞學院是新中國成立后黨和*領導創(chuàng)辦的第一家新聞教育機構,自1955年成立至今,已走過55年的歷程。
人大新聞學院是國內最早開展新聞學碩士和博士教育的兩所院系之一,1978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1981年設立碩士點,1984年設立博士點。
新聞學專業(yè)是人大新聞學院的傳統(tǒng)優(yōu)勢專業(yè),在1988年和2001年兩次被評為國家重點學科,最近又順利通過了教育部重點學科的考核評估,成為全國惟一連續(xù)三次獲得新聞學重點學科的新聞院系。1999年,作為全國新聞學唯一的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的“中國人民大學新聞與社會發(fā)展研究中心”成立,人大新聞學院成為其依托單位。
自2001年開始實施“十五”規(guī)劃以來,人大新聞學院新聞學科被連續(xù)納入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建設學科序列,學科建設的硬件基礎條件極大改善,學科綜合水平顯著提升。
中國傳媒大學專業(yè)排名:2專業(yè)評分:83分
中國傳媒大學電視與新聞學院是新中國設立最早的新聞教育機構之一;國內創(chuàng)建最早的廣播電視人才培養(yǎng)和科研機構;創(chuàng)建了中國電視、廣播、報刊等媒體人才培養(yǎng)和科研模式,被譽為中國廣播電視人才的搖籃;擁有國內最先進的教學和科研試驗條件;中國新聞高等教育協(xié)會廣播電視專業(yè)委員會所在地;中國新聞史學會所在單位。
本科專業(yè):廣播電視編導(電視編輯方向)、攝影(電視攝影方向)、廣播電視新聞學、編輯出版學(電子音像編輯出版方向)、新聞學、傳播學、傳播學(媒體市場調查與分析方向)、媒體創(chuàng)意
復旦大學專業(yè)排名:2 專業(yè)評分:83分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前身為復旦大學新聞系,創(chuàng)辦于1929年9月,是我國歷史最悠久、名仰海內外的新聞教育機構。70多年來,已為國家培養(yǎng)了6000多名本科生和研究生,2000多名專科生和進修生,其中不少畢業(yè)生擔任了黨政部門和重要的新聞、教育、科研機構的領導職務,為我國的革命和建設事業(yè)特別是新聞事業(yè),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學院現轄新聞系、新聞研究所和文化與傳播研究中心,設有新聞學、廣播電視新聞學、廣告學、編輯與出版學(籌)等專業(yè)。目前在校全日制學生500多名,其中碩士生80多名,博士生50多名,外國留學生20多名。校外大專生、本科生和碩士生教學點6個,學生3OO多名。1996年,我院新聞與傳播學被列為國家“211工程”重點學科建設項目。1999年起設立國內新聞院系中唯一的博士后流動站。
清華大學專業(yè)排名:4 專業(yè)評分:75分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于2002年4月21日正式成立。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的前身,是1985年在中文系設立的編輯學方向和1998年10月成立的傳播系。
多年來,從中文系的編輯學專業(yè)到傳播系,直到成立新聞與傳播學院,憑借日益增強的新聞學和傳播學的學科基礎,圍繞著國際傳播、影視傳播、新媒體傳播、媒介經營與管理等主要方向,清華大學逐漸形成了精干的新聞與傳播教學科研師資團隊,增強了在學界、業(yè)界的影響力,尤其在國際傳播、媒體與科技、藝術相結合和影視理論與批評等方面的學術研究中取得一定的優(yōu)勢。
武漢大學專業(yè)排名:4 專業(yè)評分:75分
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教育始于1983年的新聞系,2000年12月新聞與傳播學院成立。
學院現設新聞學、廣播電視、廣告學、網絡傳播四個系;6個本科專業(yè)和專業(yè)方向:新聞學、傳播學、廣播電視新聞學、廣告學、播音與主持藝術、廣告設計方向;擁有新聞傳播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六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新聞學、傳播學、廣告學、跨文化傳播學、媒介經營與管理、數字媒體技術;三個碩士學位授權點:新聞學、傳播學、數字媒介;一個新聞傳播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一個省級一級學科重點學科:新聞傳播學;擁有一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武漢大學媒體發(fā)展研究中心、一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武漢大學新聞傳播學實驗教學中心。學院現有專任教師55人,教授20人(含博導15人)、副教授20人;有1位國家級教學名師、3位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3位珞珈學者特聘教授,3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此外,學院還聘請了近40位海內外知名的新聞傳播學者和業(yè)界人士擔任學院的*教授或客座教授。
浙江大學專業(yè)排名:6 專業(yè)評分:73分
浙江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省部共建的普通高等學校,是首批進入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設的若干所重點大學之一。浙江大學前身求是書院成立于1897年,為中國人自己最早創(chuàng)辦的新式高等學府之一。1952年,在全國高等院校調整時,曾被分為多所單科性學校,部分系科并入兄弟高校。1998年,同根同源的浙江大學、杭州大學、浙江農業(yè)大學、浙江醫(yī)科大學合并組建新的浙江大學。經過一百多年的建設與發(fā)展,學校已成為一所基礎堅實、實力雄厚,特色鮮明,居于國內一流水平,在國際上有較大影響的研究型、綜合型大學。
浙江大學的學科涵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yī)學、管理學等十一大門類。學校現有122個本科專業(yè),326個碩士學位授權點,47個博士后流動站,具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42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54個,另有臨床醫(yī)學專業(yè)博士學位授權點以及法律碩士(JM)、工商管理碩士(MBA、EMBA)、公共管理碩士(MPA)、教育碩士、體育碩士、農業(yè)推廣碩士、風景園林碩士、獸醫(yī)碩士、公共衛(wèi)生碩士、工程碩士、建筑學、臨床醫(yī)學、口腔醫(yī)學、漢語國際教育14個專業(yè)碩士學位授權點。學?,F有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4個,另有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21個。國家重點(專業(yè))實驗室14個,國家工程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個,普通高等學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3個。國家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yǎng)基地8個,國家工科基礎課程教學基地4個,國家戰(zhàn)略產業(yè)人才培養(yǎng)基地3個,國家級教學實驗示范中心8個和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1個。
南京大學專業(yè)排名:7 專業(yè)評分:72分
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其前身是建于1958年的南京大學新聞專修科,后因遇國家暫時困難而停辦。1986年,經教育部批準,恢復南京大學新聞專業(yè)。1992年10月正式建系,2003年10月10日,正式成立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撤系建院,首任院長為方延明教授,著名新聞教育家方漢奇教授應聘出任名譽院長。
新聞傳播學院下設三個系,包括新聞學系、廣播電視與新媒體系和廣告與傳播學系。此外還下設一個中心與四個研究所(網絡傳播研究中心、*新聞研究所、新聞研究所、大眾傳播研究所和國際傳媒研究所)。目前教職工總數42人,其中專任教師33人,在職正教授9人,副教授17人,在校學生近數1000余人,其中碩士研究生150余人。
新聞傳播學院在新聞基本理論和新聞實踐傳播輿論研究重大現實問題研究、新聞實務和新聞文化研究、黨報主流媒體研究、網絡傳播研究、傳媒經營管理研究等方面逐漸形成自己的鮮明特色。在人才培養(yǎng)過程中,堅持通才教育與專才教育相結合,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堅持思想教育與業(yè)務素質教育相結合,多年來,為中國新聞媒介事業(yè)培養(yǎng)了一大批德才皆備的新聞人才。
北京大學專業(yè)排名:7 專業(yè)評分:72分
北京大學是國內最早開設新聞學課程的高等學府,在這里誕生了中國新聞教育史上第一本新聞學著作、第一個新聞學研究學術團體和第一份新聞學期刊。北京大學也是在建國初期全國院系調整后第一個新設新聞學專業(yè)的大學,其間盡管幾度經歷了新聞專業(yè)合并與重設,仍為我國新聞傳播領域培養(yǎng)了大批的優(yōu)秀人才和中堅力量。
2001年5月28日,北京大學恢復成立新聞與傳播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依托日益增強的新聞學和傳播學學科基礎,整合全校資源,逐步形成具有北大特色、適應時代發(fā)展的新聞與傳播學研究和教學模式,形成了包括新聞學、傳播學、廣告學、編輯出版學、網絡傳播、廣播影視、跨文化交流、公共關系、媒體經營管理等一系列的學科群。截止到2006年9月,學院教師已經達到31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3人;全日制學生達到678人,其中博士研究生55人,碩士研究生216人,本科生407人,此外還有研究生課程進修班及專升本學生近千人。師資隊伍老中青結合,學歷層次本碩博齊備,經過幾年的發(fā)展,新聞與傳播學院學科建設已經日臻完備,培養(yǎng)能力開始漸成規(guī)模。
新聞與傳播學院目前設置本科、碩士和博士三種學歷層次。本科生設有新聞學、廣告學、編輯出版學和廣播電視新聞四個專業(yè)。研究生設置了新聞學和傳播學兩個碩士點,以及一個傳播學博士點,專業(yè)研究方向涵蓋國際新聞、新聞傳播實務、新聞傳播史論、國際傳播與跨文化交流、大眾傳播、新媒體與網絡傳播、廣告理論與實務、媒體經營管理、編輯出版學等諸多領域。
華中科技大學專業(yè)排名:7 專業(yè)評分:72分
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的前身是于1983年成立的華中工學院新聞系。
1988年華中工學院改名為華中理工大學,新聞系建制不變。
1998年4月,新聞系與學校現代教育技術中心合并組建為華中理工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
2000年4月,華中理工大學與同濟醫(yī)科大學、武漢城市建設學院、武漢科技管理干部學院合并,改名為華中科技大學,學院亦改稱為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
學院現有新聞學、廣播電視新聞學、傳播學三個博士點;新聞學、傳播學、廣播電視新聞學、廣告公關學四個碩士點;新聞學、廣播電視新聞學、網絡新聞傳播學及廣告學4個本科專業(yè);新聞學專業(yè)下設新聞評論專業(yè)方向、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yè)下設播音與節(jié)目主持人專業(yè)方向,建構起了從本科生、碩士生到博士生全程式教育體系。
廈門大學專業(yè)排名:10 專業(yè)評分:70分
廈門大學新聞教育歷史悠久。1922年至1926年,廈門大學就有了自己早期新聞教育,開創(chuàng)了中國人自己辦新聞教育的歷史。1983年,廈門大學成立新聞傳播系,在中國率先以“傳播”冠名,集中體現了廈大新聞傳播人的敢為天下先的開拓精神。2007年廈門大學成立了新聞傳播學院,標志廈門大學新聞傳播教育進入了新的快速發(fā)展時期。
學院現有新聞學系、廣告學系兩個系,以及傳播研究所、品牌與廣告研究所兩個研究所。學院辦學條件良好,環(huán)境美麗幽靜。學院的教學行政大樓面海,風景絕佳,內設有收藏豐富的資料室。學院還擁有一幢現代化的新聞傳播技術大樓,為學院教學與研究提供技術保證。
選擇一所適合自己的學校,對考研的同學來說是一件至關重要的事情。根據武書連《中國大學評價》對2006年中國大學研究生院文學類A等學校的排名,結合我所了解的“對外漢語”教學界各大學的實力和聲譽,向大家推薦以下大學:北京語言大學,暨南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北京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南京大學,南京師范大學,中山大學,中國人民大學,華中師范大學,
上海師范大學,山東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復旦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著重向大家介紹三所有代表性的大學:北京語言大學,上海師范大學,暨南大學。
北京語言大學,2006年中國大學研究生院文學類A等學校排名13,“對外漢語”教學界的“大哥大”。順便提一句,“對外漢語”教學現在還不是一個專業(yè),而僅是一個研究方向,因為到目前為止它仍是一個三級學科,通常都設置在“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這個專業(yè)下面,作為它的一個研究方向。北京語言大學招收屬于文學碩士的“對外漢語”教學的研究生和屬于教育學碩士的“課程與教學論”專業(yè)的“對外漢語”教學的研究生。考試的內容基本相同,語言學概論,現代漢語,古代漢語?!罢n程與教學論”專業(yè)要多考一個“對外漢語教學概論”。參考書目則都是常見的:《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 ,《語言學綱要》,《現代漢語》(黃、廖本),《現代漢語》(胡本),《古代漢語》。比較著名的導師有:趙金銘,男,1940年7月出生,天津市人。北京語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F任北京語言大學 對外漢語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領域是漢語語法學、漢語語音學和對外漢語教學。趙金銘,男,1940年7月出生,天津市人。北京語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北京語言大學對外漢語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領域是漢語語法學、漢語語音學和對外漢語教學。張旺熹,男,1962年11月出生,安徽蕪湖市人。北京語言大學教授,上海師范大學在職博士研究生?,F任北京語言大學對外漢語研究中心副主任,《世界漢語教學》副主編。主要研究領域是漢語語法學和對外漢語教學。張博,女,1957年6月出生,河北新城人。北京語言大學教授。1999年6月在
中央民族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現任北京語言大學對外漢語研究中心漢語言文字研究室主任。主要研究領域是漢語史、語源學。王建勤,男,1955年12月生于山西。教授,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社長兼總編輯。主要研究領域:語言習得與認知。謝小慶,男,1951年生于北京。研究員,漢語水平考試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領域:心理測量學和語言測試。
暨南大學,有“華僑最高學府”之稱,2006年中國大學研究生院文學類A等學校排名11,對外漢語教學在南方的最重要的基地。“對外漢語”方向是“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yè)下的六個方向之一,此專業(yè)的研究生由華文學院培養(yǎng),2006年共招收60人?!皩ν鉂h語”教學與華文教育方向的導師有八位老師,分別是賈益民教授、彭小川教授、李軍教授、周靜副教授、孫玉卿副教授、張軍副教授、楊海明副教授、王漢衛(wèi)副教授。另外還有一位周健教授。這里特別向大家介紹一下郭熙教授。暨南大學的考試科目是語言學綜合(含語言學概論、古代漢語和寫作)和現代漢語,參考書目是葉蜚聲《語言學綱要》,邵敬敏《現代漢語通論》,王力《古代漢語》(1-2冊)。
上海師范大學,盡管不是985或者211大學,卻是在“對外漢語”教學領域具有鮮明特色的一所高等院校,又因為地處繁華的國際都市上海,有其獨特的地理和資源優(yōu)勢,“對外漢語”這個專業(yè)的師資是非常強大的。上海師大的對外漢語學院和人文與傳播學院均培養(yǎng)“對外漢語”的碩士研究生。對外漢語學院著名的導師有:齊滬揚,男,1950年出生,浙江人。上海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1993年在上海師范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現任上海師范大學對外漢語學院院長。主要研究領域是漢語語法學和對外漢語教學。陳昌來,男,安徽定遠人,1962年出生。1988年畢業(yè)于復旦大學中文系,獲博士學位。現為上海師范大學對外漢語學院教授。主要研究領域是漢語語法學。人文與傳播學院著名的導師有:張誼生,男,浙江紹興人,1952年11月出生于上海。文學博士,上海師范大學人文傳播學院教授,語言研究所副所長。漢語言文字學博士生導師,碩士點學科帶頭人 。主要研究領域:現代漢語語法、現代漢語虛詞。
1、北京大學
北京大學(Peking University),簡稱“北大”,位于北京市海淀區(qū),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位列“雙一流”、“211工程”、“985工程”,入選“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yǎng)試驗計劃”、“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高等學校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計劃”、“高等學校學科創(chuàng)新引智計劃”。
為九校聯盟、松聯盟、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京港大學聯盟、全球大學高研院聯盟、亞洲大學聯盟、東亞研究型大學協(xié)會、國際研究型大學聯盟、環(huán)太平洋大學聯盟、全球大學校長論壇、21世紀學術聯盟、東亞四大學論壇、國際公立大學論壇、中俄綜合性大學聯盟成員。
2、北京師范大學
北京師范大學(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教育部與北京市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位列國家“雙一流”、“985工程”、“211工程”,國家“七五”、“八五”首批重點建設十所大學之一;為中國高校行星科學聯盟、京港大學聯盟、粵港澳大灣區(qū)物流與供應鏈創(chuàng)新聯盟成員;入選“珠峰計劃”、“強基計劃”。
“2011計劃”、“111計劃”、“國培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yǎng)計劃、卓越教師培養(yǎng)計劃、國家大學生創(chuàng)新性實驗計劃、國家級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
3、復旦大學
復旦大學,簡稱“復旦”,位于直轄市上海,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中央直管高校,由教育部與上海市重點共建,位列國家“雙一流”、“985工程”、“211工程”建設高校,入選珠峰計劃、強基計劃、111計劃、2011計劃、卓越醫(yī)生教育培養(yǎng)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yǎng)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
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中國*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深化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首批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是環(huán)太平洋大學聯盟、九校聯盟、全球大學高研院聯盟、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東亞研究型大學協(xié)會。
新工科教育國際聯盟、醫(yī)學“雙一流”建設聯盟、長三角研究型大學聯盟、?長三角高校智庫聯盟、中俄綜合性大學聯盟成員,是一所綜合性研究型大學。
4、華中師范大學
華中師范大學(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簡稱“華大”、“華中師大”,位于湖北省武漢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重點綜合性師范大學,國家“211工程”、“985工程優(yōu)勢學科創(chuàng)新平臺”重點建設院校,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
入選國家“2011計劃”、“111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中日人文交流大學聯盟創(chuàng)始高校,武漢七校聯合辦學成員,全國首批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國家?guī)煼渡赓M教育試點高校。
5、南京師范大學
南京師范大學(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簡稱“南師”,坐落于六朝古都江蘇省南京市,是教育部與江蘇省人民*共建的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國家“211工程”首批重點建設高校,江蘇高水平大學建設高校;入選國家“111計劃”。
卓越教師培養(yǎng)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yǎng)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中國*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教育部來華留學示范基地,是中國高等師范教育的發(fā)祥地之一。
以上內容參考:
百度百科-北京大學
以上內容參考:
百度百科-復旦大學
以上內容參考:
百度百科-北京師范大學
以上內容參考:
百度百科-華中師范大學
以上內容參考:
百度百科-南京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