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是一個是一場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戰(zhàn)役。面對高考,考生總是有很多困惑,什么時候開始報名?高考體檢對報考專業(yè)有什么影響?什么時候填報志愿?怎么填報志愿?等等,為了幫助考生解惑,大學路整理了5歲女孩將弟弟扔下樓|你的一個玩笑,可能會害了孩子一生!相關(guān)信息,供考生參考,一起來看一下吧
5歲女孩將弟弟扔下樓家庭教育
逗孩子,是很多大人和孩子交流中已經(jīng)習慣的一部分,親朋好友,鄰里鄰居喜歡逗孩子,甚至我們做父母的也一樣,但有時候傷害了孩子卻不自知。
大人之間開玩笑,講究一個度,當我們面對孩子的時候,逗孩子的玩笑卻常常不知分寸,大人隨口說出的那些“有趣的”謊言,天真的孩子很多時候會信以為真。
01
前段時間,
課外輔導(dǎo)網(wǎng)小編看到一則讓人痛心的新聞:
一位5歲小女孩乘家長不注意,殘忍將襁褓中的弟弟扔下樓,致其當場死亡。
而導(dǎo)致這場悲劇的發(fā)生,全因鄰居自認為的一句玩笑話“你媽媽不喜歡你了,只要你弟弟?!?
毫無判斷力的女孩,將鄰居的玩笑話信以為真,荒唐地認為“只有弟弟死了,媽媽才會愛我”。
難以想象,長大后的她要是知道只因自己的年幼無知,永遠失去了自己至親至愛的手足,該會多么地痛心不已。
隨便翻翻網(wǎng)上的新聞,這樣的悲劇早已不是第一次發(fā)生:
2015年,武漢一戶人家的大女兒將僅僅兩個月大的親生弟弟從八樓家中扔出窗口,男娃當場死亡。
而起因就是鄰居逗孩子“你爸媽有了小弟弟,就不要你了”。中國式逗小孩的殺傷力是在太大了。
“你是媽媽從垃圾桶撿回來的”
“不聽話就讓“三妹癲子”把你帶走”
“你爸爸媽媽生了弟弟后,就不要你了”
“你媽媽走了,不要你了”
……
這些話都是日常大人“逗”小孩的伎倆。說這些話的人都說這是好玩,是“逗”孩子,你以為知識開開玩笑而已,隨隨便便逗孩子而已,可對孩子來說,絕不是好事!
《中毒的父母》中,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博士說過這樣一段話:小孩不能區(qū)分事實和笑話,他們會相信大人所說的有關(guān)自己的話,并將其變?yōu)樽约旱挠^念。
大人看來的一句玩笑話,在孩子認知能力的有限年齡里,他們是難以區(qū)分的,小小的他們難以消化,心理上承受著煎熬,甚至會造成無法挽回的悲劇。
作為大人,請停止對孩子隨意開玩笑。孩子雖小,可有獨立人格的他們,值得被每一個大人尊重。
很多網(wǎng)友表示:
小時候真的很討厭大人們這樣說話,大人說的這些話,真的很傷孩子的心↓
02
孩子的天真、脆弱
有時候是我們難以想象的
為什么大人不經(jīng)意間的玩笑話,會傷孩子那么深?
兒童心理學家認為,孩子的認知能力有限,明辨是非的能力也不成熟,對大人的話往往會信以為真。有的孩子經(jīng)常被爸媽欺騙、愚弄和嚇唬后,他們會產(chǎn)生強烈的疑惑、挫敗、自卑和恐懼,缺乏安全感,沒有歸屬感,不敢相信別人,成年后甚至會有人際交往的障礙。
各種玩笑話中,像“媽媽不要你了”這樣的玩笑話,對孩子的傷害無疑是巨大的。用“拋棄”作暗示,用“媽媽有條件的愛”作為威脅,長期下來,留給孩子的是內(nèi)心的恐懼和壓力。
《無條件養(yǎng)育》的作者艾爾菲·科恩稱這種做法叫“愛的撤回”,這種暫時的情感拋棄,不是體罰,是比體罰更冰冷的懲罰。盡管爸媽知道這只是說說而已的謊言,馬上就會過去。但孩子不會知道,因為他完全依賴于父母,并且缺乏經(jīng)驗、沒有時間觀念。
對于我們來說,童年時期沒有什么比父母如何看待自己更重要,對“被拋棄”的不確定感和恐懼感,都可以深深影響我們,即使我們已經(jīng)長大成人。
而像這種“你不是我親生的,是撿來的”玩笑話,會讓原本就不太清楚自己是從哪里來的孩子,造成很大的困惑,讓孩子沒有歸屬感。
在一次頒獎典禮上,演員沙溢和胡可帶著大兒子安吉出席。
可相聲演員郭德綱在頒獎時,卻當著沙溢和胡可的面,多次開玩笑說自己是安吉的親爸爸,弄的小安吉不知所措,場面一度尷尬。
事后,郭德綱也在微博上發(fā)文稱,私下跟沙溢胡可都是好朋友,朋友間開這種玩笑很正常,不必小題大做。
然而在孩子心中,這種所謂的“玩笑”,卻是孩子無法接受的!
心理學家說,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一直在探索的一樣東西是:我屬于哪里?
在孩子幼小的心靈里,爸爸媽媽是自己最親近、最信賴的人。如果告訴孩子,他不是自己親生的,而是從外面撿來的,對于單純天真又敏感的孩子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打擊,甚至會給孩子的心靈留下陰影,影響爸媽和孩子的親子關(guān)系,這樣產(chǎn)生的裂痕在以后的生活中都很難修復(fù)。
03
對兒童的“逗”都屬于惡逗
育兒專家李躍兒說過:“兒童不能逗,所有的‘逗’都是惡逗?!?
在四川攀枝花,就曾發(fā)生過這樣一出悲劇:
有一位爸爸,帶著兩歲的兒子去朋友家參加聚會,和朋友相談甚歡的王爸爸喝多了,在朋友家呼呼大睡。
兩歲的兒子呢?竟然被一眾朋友“逗”著喝了二兩酒。
后來,孩子昏睡不醒,兩天后,因為酒精中毒,搶救無效身亡。
那些讓孩子喝酒的“朋友”當初也沒想到:只是鬧著玩而已,怎么會賠上了孩子的性命?
當意識到“逗”孩子的危害后,爸媽們究竟要做些什么,才能制止令人反感的“逗”孩子行為?
1. 由家長出面,及時說“不”
過年過節(jié)可以被稱為大型“逗”孩子現(xiàn)場,很多人像說相聲一樣,捧哏逗哏、你來我往地逗著在場的小朋友。
很多家長礙于面子,不好意思阻止親戚朋友,擔心得罪他們,眼睜睜看著孩子被逗的手足無措,毫無辦法。
天真的孩子被恐懼嚇出了金豆豆,那些大人笑著安慰道:“哎呀,這個小孩子真不經(jīng)逗,不就開個玩笑么,怎么還哭了?!?
他們從沒想過成人世界里,微不足道的一個玩笑會對小孩的內(nèi)心造成多大的沖擊。
其實這種時候,家長應(yīng)該拋開社交顧慮,以孩子為先,第一時間站出來說“不”,保護孩子不被愚弄,讓孩子覺得安全。人都是看臉色行事的,家長的出手,無疑是對他人最好的提醒。
2. 家長不在場,事后及時安撫孩子
如果發(fā)現(xiàn)孩子在自己不知道的時候,已經(jīng)被“逗”,并且受到了傷害,要及時與孩子進行溝通,了解事情經(jīng)過。
讓孩子知道,即使是大人,也會犯錯,也會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喜歡。
作為父母盡你所能去保護孩子,更不能用可能傷害她的方式捉弄她,當親友捉弄孩子時,站在孩子一邊,給予堅定的制止。
也要與始作俑者進行溝通,讓他們知道,孩子不喜歡被“逗”,以免再次發(fā)生。保護自己的孩子不被戲弄,也是我們做父母的一種責任。
04
教會孩子機智應(yīng)對別人的“逗”
在這個社會總有些“熊大人”防不勝防。因此,對于大一點的孩子,不妨教會孩子學會勇敢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父母可以通過溝通和引導(dǎo),給孩子提供更多保護。
可以和孩子預(yù)先演練,對于大多數(shù)小孩而言,他們還沒有能力去應(yīng)對大人突如其來的各種問題。
你不能堵住別人的嘴,但是你可以提前教會孩子如何去回答?
“你喜歡爸爸還是喜歡媽媽?”
這絕對是每個小朋友都會被問到的問題。問這個問題的可能是親戚、可能是朋友、可能是鄰居。
他們笑瞇瞇用親切的語氣問你的孩子。喜歡看著孩子茫然無措,甚至因答不出來而哭泣的樣子。他們想要什么答案?反正肯定不是都喜歡。
你要告訴孩子,爸爸賺錢養(yǎng)家,媽媽生了你,所以爸爸媽媽我都愛。
甚至干脆霸氣地對別人說:“我的孩子不回答這種問題?!?
你媽媽不要你了
你就走開了一會,把孩子托付給人照看。孩子看不到你很慌問媽媽去哪了。這位大人隨后說一句:“你媽媽走啦,不要你了?!?
小孩子的世界很單純,無法分辨真假,又慌又急,哭了出來,她卻笑了。反而和你說孩子真不經(jīng)逗。
請不要吝嗇告訴你的孩子,媽媽永遠不會拋棄他。
有了弟弟妹妹就不喜歡你了
一句自以為的玩笑話,孩子的父母要花多少心血來彌補?會不會覺得爸爸媽媽真的不喜歡自己了。
請告訴你的孩子媽媽愛你們每一個人,無論失去哪一個媽媽都會不開心。
大人首先要尊重兒童,我們和兒童的關(guān)系應(yīng)該是朋友。孩子們并不是什么玩物,他們是一個獨立的個人,是有靈魂的生命,需要被平等對待和尊重。
孩子和成人思維差了十幾個春秋,大人們不能用自己的思考模式去猜測孩子,你們眼里一句“抱歉”就可以原諒的玩笑,可能真的會毀了一個孩子的一生.
每個人都是從孩子長大而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回憶自己小時候被調(diào)侃的窘境,又何苦把這份痛苦“代代傳承”。
內(nèi)容來源小學語文百科,如有侵權(quán),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感謝您的閱讀。以上就是大學路為大家?guī)淼?歲女孩將弟弟扔下樓|你的一個玩笑,可能會害了孩子一生!,希望能幫助到廣大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