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是一個是一場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戰(zhàn)役。面對高考,考生總是有很多困惑,什么時候開始報名?高考體檢對報考專業(yè)有什么影響?什么時候填報志愿?怎么填報志愿?等等,為了幫助考生解惑,大學路整理了小年準備過年|節(jié)日由來、傳說故事及小年夜習俗相關信息,供考生參考,一起來看一下吧
小年由來小年夜習俗
今天,農(nóng)歷臘月二十三——小年。俗話說小年準備過年,關于小年的由來及習俗你知多少呢?今天課外輔導網(wǎng)小編為大家分享小年節(jié)日由來、傳說故事及小年夜習俗,快來了解一下吧!
小年,從字面意思上看有三種解釋。一是指農(nóng)歷臘月是二十九天的月份,二是指節(jié)日,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舊俗在這天祭灶,第三種解釋是指果樹結果少,竹木生長慢的年份。
作為節(jié)日來講,由于地域風俗的差異,小年在全國各地賦予的含義和習俗也是不同的,比如北方大部分地區(qū)稱臘月二十三或臘月二十四的祭灶節(jié)為小年;江浙滬一帶很多地區(qū)稱正月初五為小年;
中國國內也有不少地區(qū)稱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為小年,也有地方稱冬至為小年。
小年夜節(jié)日由來及傳說故事
小年是我國漢族傳統(tǒng)節(jié)日,也被稱為謝灶、祭灶節(jié)、灶王節(jié)、祭灶。在不同的地方日期不同,在農(nóng)歷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或二十五(民俗專家說,在古代,過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傳統(tǒng),也就是說,官家的小年是臘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臘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則是臘月二十五。像北方,在南宋以前都是政治中心,受官氣影響較重,因此小年多為臘月二十三;相反,南方遠離政治中心,小年便為臘月二十四;而鄱陽湖等沿湖的居民,則保留了船家的傳統(tǒng),小年定在臘月二十五,“無論是哪天過小年,人們辭舊迎新的愿望卻是一致的”。)(四川和貴州等部分地區(qū)臘月三十為小年,正月十五為大年),在山東部分地區(qū)小年為臘月二十二。小年被視為過年的開端。
清朝的皇帝從雍正年間開始,每年臘月二十三在坤寧宮祀神,為了節(jié)省開支,皇帝順便把灶王爺也拜了。以后王族、貝勒隨之效仿,于臘月二十三祭灶,自此開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過小年的分野。
小年是民間祭灶的日子。據(jù)說這一天,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報告這一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祭灶時,還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爺?shù)淖焐?,這樣他就不能在玉帝面前說壞話?!澳胁话菰拢患涝睢钡牧曀?,因此祭灶王爺,只限于男子。由于中國人基本食用稻米,熟食一般不易保存,必須隨時烹煮。不像西方食用面包,可以一次烘烤許多保存食用。所以對中國人來說,“柴”(燃料)是生活中“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里第一位重要的,沒有燃料,即使有基本糧食也沒有辦法食用。西方一般一個村莊只有一個面包爐就足夠了,在中國必須每家都有一個爐灶。
由于每家都有爐灶,所以由此產(chǎn)生一個傳說,即玉皇大帝在每家派駐一位監(jiān)督員-灶神(司命灶君、灶君、灶王爺、灶王),以監(jiān)督考察這一家一年的所作所為,到了臘月二十三日這一天,灶神將上天向玉皇大帝匯報,玉皇大帝根據(jù)匯報來決定下一年對這家是獎勵還是處罰,第二年新年灶神再回來繼續(xù)監(jiān)督這家的作為。祭灶節(jié)這一天,實際是各家歡送灶神上天的節(jié)日。
具體操作方式:由于一般每家在灶臺附近貼有灶神畫像,有時還有灶王奶奶畫像陪伴,經(jīng)過一年煙熏火燎,畫像已舊,面目黢黑。要把舊像揭下,用稻草為灶神扎一草馬,為了讓他“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還要賄賂他,用一塊黏稠的糖瓜或者是糕粘在他嘴上,以使其“嘴甜”只能說好事,然后和草馬一起燒掉。這個過程被稱為辭灶。新年后再*一幅新畫像,將灶神請回貼上。在中間這幾天內,由于沒有灶神的監(jiān)督,一般人放量暴飲暴食、聚眾賭博,放縱自己做一些自己平時也認為不應該犯的小過錯。
祭灶節(jié)實際是中國古代世俗社會秩序的一種反映,表現(xiàn)普通人對皇帝及其基層官員的恐懼,以及對基層官員賄賂的風氣,所謂“瞞上不瞞下”,只要把和自己最近的官員賄賂好,皇帝不會知道自己的所作所為,即使小有觸犯法律也可以逃避懲罰。
做糖瓜、祭灶是這一天的主要活動,從此后就進入準備過年的階段,人們精神上開始放松。
小年夜習俗
“小年”是我國漢族傳統(tǒng)節(jié)日,在中國的春節(jié)習俗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這一天,通常會通過進行一些沿襲了兩千年的習俗,即祭灶和掃年,來宣告整個春節(jié)慶祝活動的開始。
祭灶的習俗,從秦漢甚至更早時就有記載。《后漢書·陰識傳》中說:“宣帝時,陰子方者至孝有仁恩。臘日晨炊,而灶神形見,子方再拜受慶;家有黃羊,因以祀之。自是祀后,暴至巨富?!彼^祭灶,就是祭拜灶神,因而小年也叫祭灶節(jié)、謝灶、灶王節(jié)等等。至唐宋時,祭灶的日子形成傳統(tǒng),就定在了臘月廿四日。
而在民間流傳中,灶王爺也逐漸被“人化”。據(jù)傳說,灶王爺本是天上的一顆星宿,因為犯了過錯,被玉皇大帝貶謫到了人間,當上了“東廚司命”。他端坐在各家各戶的廚灶中間,記錄人們怎樣生活,如何行事,每年臘月廿四,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因而,人們在臘月廿四都要祭灶,祭送灶神升天。祭灶時,通常將灶君神像貼在鍋灶旁邊正對風匣的墻上。兩邊配聯(lián)多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下聯(lián)也有寫成“回宮降吉祥”,橫批是“一家之主”。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樣是為灶王升天的坐騎備料。祭灶時,還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粘住灶王爺?shù)淖欤屗辉谟竦勰抢镏v壞話,也有意為讓灶王的嘴甜,光說好話。最后將灶王爺像焚燒,謂之“升天”,邊燒邊磕頭禱告。
掃年則好理解,就是大掃除。小年這一天,家家戶戶掃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鍋瓢,實施干凈徹底的衛(wèi)生大掃除,準備迎接春節(jié),也有不讓灶王爺把土帶走和掃除舊歲中遇到的不快的意思。
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以往的傳統(tǒng)灶臺已難覓蹤影,祭灶的習俗也簡化不少。如今的小年,儀式化的“祭灶神”已經(jīng)很少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拜神”、“掃舍”、“吃糖”等相對簡易的禮俗?!斑^小年”也被賦予了祈盼全家平安、幸福的美好意義。
南北方小年為何差了一天?
日歷上,通常會將臘月廿三和廿四都標注為小年,原因在于南北方的小年會相差一天,廿三是北方人民的小年,而南方人的小年則要晚一天。
而一開始,過小年是不分兩天的。唐宋時為臘月廿四祭灶,元明沿襲舊俗,清朝時發(fā)生了變化。有一種說法是,雍正年間起,每年臘月廿三皇帝要在坤寧宮祀神,也就是向天地神明匯報一下工作情況。為了節(jié)省開支,皇帝順便把灶王爺也拜了。以后王族、貝勒隨之效仿,于臘月廿三祭灶,并逐漸形成了“官三民四船家五”的傳統(tǒng)。也就是說,官府小年臘月廿三過,一般民家廿四日過,沿湖、海的居民則遵守船家的傳統(tǒng),為廿五日舉行祭灶。
后來,受官氣影響比較重的北方,民間逐漸演變?yōu)樨ト涝?,南方仍沿舊習。
小年夜其實該稱“小除夕”
由于祖國大部分地方都有過小年的傳統(tǒng),人們往往也會將小年這一天的晚上,稱之為“小年”夜。而在上海,上海人雖然臘月廿四也會祭灶除塵,但是,上海并沒有過“小年”這個說法,而是更重視除夕前這一天,習慣也稱之為“小年夜”。如此一來,也就造成了很多人的困擾,叫“小年夜”的日子怎么那么多?為什么上海的日子定得如此奇怪?
其實,上海人念叨的“小年夜”,并非是指“小年”的晚上,而是和“大年夜”意思相對的“小”年夜,也并非是一個節(jié)日。換一種說法,叫做“小除夕”就更好讓人理解了。意思就是慶祝過年的小*到來了。
小年夜這一天,上海人通常家置酒宴,合家團圓,意為吃“小年夜飯”。人們往來拜訪叫“別歲”。這一天前后,老弄堂開始熱鬧起來——比如“噤噤咣咣”的大掃除,用不著的東西趁這個時候趕緊扔掉,大人吩咐小孩去倒垃圾的時候,不忘叮囑一句,邊倒垃圾邊念一聲“晦氣出門”。因為年初一到初三是不能掃地的,到了初四方能掃。但要由門口朝屋內掃,掃完垃圾還不能倒掉,要自言自語“財氣入門”。
如今,強調過小年夜的,主要集中在蘇浙滬的一部分地區(qū)以及臺灣地區(qū)。之所以習俗有別,并非是為了“與眾不同”,而是文化傳承中產(chǎn)生的差異性。但是,無論是哪天過小年、或者過小年夜,人們辭舊迎新的愿望都是一樣的。
本文來源|網(wǎng)絡,轉載請注明出處,課外輔導網(wǎng)教育頭條尊重原創(chuàng)文章,如有侵權,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感謝您的閱讀。以上就是大學路為大家?guī)淼男∧隃蕚溥^年|節(jié)日由來、傳說故事及小年夜習俗,希望能幫助到廣大考生!